中图分类号:F752;F249.2 文献辨别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5)024-000-01
1、理论研究:关于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途径
(一)国际贸易通过引起技术进步影响工薪差距
对外贸易引起的技术进步是学者们觉得导致工薪差距的要紧原因之一。其中以经济学家利默的看法最为典型,该看法觉得:对外贸易的导向用途会带来技术改革,而技术改革更倾向于发生在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有关企业会增加对高技术人才的需要,使得这部分劳动者的薪资增加,进而引起了工薪差距扩大。阿西莫格鲁(Acemoglu)(1999)以常识产权保护体系为视角研究了进步中国家的工薪差距,他觉得国际贸易会通过改变进步中国家的技术革新方向影响不同技术水平劳动者的收入差距。Lawrence and Slaughter (1993)、Baldwin(1995)、Bhagwati(1995)、Krugman(2000)分别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觉得国际贸易所引起的技术进步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很显著。
(二)国际贸易通过改变需要水平影响工薪差距
罗德瑞克(Rodrik)(2000)研究觉得国际贸易推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劳动力替代,进而引起薪资差距。Glazer和Ranjan(2003)以偏好的差异研究了需要对薪资的影响。许斌(2003)运用DFS模型研究了发达国家和进步中国家的贸易,通过引入贸易壁垒剖析得出了贸易开放可以让贸易参与双方对高技术人才的需要同时增加,进而使得工薪差距在双方国家都增大。
(三)国际贸易通过引起产品价格变动影响工薪差距
Jones和Scheinkman(1977)集中讨论了产品贸易怎么样通过要点价格的变动影响一国要点收益与各国收入差距怎么样趋向均等化。相比而言,关于产品价格变动影响工薪差距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产品价格的变动也是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一个要紧途径,不容忽略。
(四)国际贸易引起的国际垂直分工对工薪差距的影响
关于国际垂直分工对工薪差距的影响,非常难给出一个确切地答案,理论界在这一问题上也存在着分歧:Feenstra & Hanson(1996)等觉得两个进行贸易的国家假如存在垂直专业化分工,就会同时增加两个国家的工薪差距。然而,Jones &Kierzkowski(200l)研究觉得国际贸易引起的垂直分工对工薪差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他觉得每一个国家的要点禀赋、产业结构、具体分工模式与本国在特殊生产周期所投入的要点密集程度都具备高度复杂性,这类原因都会致使国际垂直分工对劳动力影响的不同,从而没办法确定对工薪差距的影响。Acemoglu(1998)从常识产权保护视角探讨了进步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影响,觉得国际垂直分工的存在是致使进步中国家工薪差距扩大的要紧影响原因。
2、实证研究: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的实证结论
(一)海外有关实证研究文献概述
1.基于美国数据的实证研究。Leamer (2000) 选取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450个外贸产品分类行业的数据,通过对商品价格、TFP 增长及原始要点投入比率的研究,计算出了贸易模式变化对薪资价格变化的影响系数,最后结论觉得对外贸易会引起非熟练劳动工人相对薪资的降低,这种影响力度占到40%。Dalgin等(2004)用拓展的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来研究美国收入差距,并且觉得偏好的不同性(nonhomothetic)是收入不平等产生的主要原因。
2.基于香港制造业有关数据的实证研究。Hsieh and Woo(2005)使用回归方程实证剖析了贸易外包对香港高技术工人需要的影响,他使用了香港三个不同时期18个制造产业的数据,实证结果显示香港外包贸易对其工薪差距的贡献率为58%,即外包贸易对工薪差距的影响显著。
(二)国内有关实证研究文献概述
1.关于国内贸易自由化和工薪差距Granger因果检验的实证剖析。戴枫(2005)通过理论模型与现代经济学研究办法,研究结论觉得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对工薪差距的影响越大。
2.关于国际贸易对国内制造业工薪差距的实证研究。 陈景华 (2007)基于中间商品贸易的视角研究了国内制造业薪资差距的影响原因,觉得中间商品贸易对国内制造业劳动者薪资收入差距的影响明显。
3.关于国内企业层面的实证研究。Xu & Li(2008)对不同性质企业对劳动者的需要进行了区别和研究,该项研究结论为:假如一个企业外资股份较多,则会偏好高技术工人,从而会致使工薪差距增大;反之,假如外资股份较低或者为内资企业则该企业倾向于用一般技术工人,从而对缩小工薪差距有利。
3、进一步研究展望
目前的实证文献增多,打破了仅仅从理论上研究的局限,研究视角涉及的行业也愈加广泛和具体。关于国际贸易影响工薪差距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来的研究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证层面的,必然会从以国家和产业为单位转向以企业、工厂和商品为单位,这将会使研究愈加具体,愈加具备实质意义。